夜空中国

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

蝌蚪星云

御夫座方向,距离我们大约12400光年的宇宙深处,有两条“蝌蚪”正在一洼“池塘”中游弋。这便是著名的蝌蚪星云(IC 410)。

“照亮”这一大片星云的,是位于“池塘”中心的疏散星团NGC 1893,大约400万年前诞生于此处。星团中年轻而又炽热的蓝色恒星,不仅吹出星风清出了这洼“池塘”,它们发出的高能紫外光子还激发了星云中的不同气体,让它们发出各不相同的特色光芒。

只有温度更低、密度更大的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密集团块,才顶得住强劲星风和强烈辐射的双重压力,虽然没有被完全驱散,却也被吹得“风中凌乱”,顺“风”拖出飘逸的长尾,婉转绵延达10光年长——这便是那两条小“蝌蚪”的由来。备受压力之下,“蝌蚪”成为了新生恒星诞生的理想场所。

如果人类肉眼在光线暗弱时也足够灵敏,我们眼中的蝌蚪星云大概会是上图这样——星云中大量氢元素受激发出特有的红光,把整片星云染得红红火火。而其他元素受激发出的其他光芒,通常就被淹没在这一片红火之中,分辨不清了。

这时候,就轮到窄带滤镜大显身手了。所谓“窄带”,便是只允许特定颜色的光通过,偏色多一点点都不行。把其他颜色全部滤掉之后,专门设计的窄带滤镜(如Hα、Oiii、Sii)便能专门捕捉特定元素(如氢、氧和硫)发出的光,再也不用担心会被其他光淹没了。

为了更好地区分不同的元素,硫(S)、氢(H)和氧(O)发出的光被人为指定为三原色中的红、绿和蓝。这种SHO调色方式因为被哈勃望远镜采用而广为人知,因此又称哈勃调色板。与更符合所谓“肉眼色觉”的图一相比,运用了哈勃调色板的窄带蝌蚪星云(下图)突显出了更多的精细结构。

至于这些照片真不真实,其实不必太过纠结。对于我们的凡胎肉眼来说,哪怕用上望远镜目视,寥寥几颗暗星外加隐隐约约分辨不清的一团暗晕,才是严格意义上蝌蚪星云的所谓“真实”。不论是长时间曝光(图一),还是窄带+哈勃调色板(图二),都不过是把宇宙中真实存在的景观拉亮增强,让我们不够给力的肉眼也有机会欣赏它的美丽罢了。

Steed,2023年11月7日-2024年1月8日摄于 四川 南方天文远程台稻城站。QHY268M相机 + 10寸黑洞牛反望远镜 + QHY 七孔滤镜轮 + 宇隆L R G B Hα Oiii Sii 2寸滤镜 + 艾顿CEM120赤道仪,焦距1000mm,f/4,单张曝光300秒,共计726张,累积曝光60.5小时。

其实,可以把图中讨厌的星点全都去掉,星云看起来就更赏心悦目了~~ 只是这样一来,好像就更不真实了,对吧?

Next Post

Previous Post

Leave a Reply

© 2024 夜空中国

Theme by Anders Norén